乙肝,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平均发病率为120—140/10万。其中尤以乙型肝炎为突出。
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高达57.63%,即全国至少有6亿人感染过此病毒。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近10%,约有1.3亿人,其中约1/4将发展为慢性肝病,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
据了解,此病患者常常会出现重型肝炎的临床变化,个别病人疾病后期和恢复期会出现脂肪代谢紊乱。目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有3000万人左右,每年有23.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相关的疾病,其中有15.6万人死于肝癌。因此,加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显得尤为必要。
乙肝为什么难治疗
中国中医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医院疾病控制处处长、前肝病科主任徐春军主任医师介绍,现代西药抗病毒药物虽然具有对病毒快速有效的特点,但普遍存在疗程不定、停药易反弹的问题。
他提出,目前应用的抗肝炎病毒药物首先只是一种抑制病毒药物,不是清除病毒药物,要达到完全清除的目的,必须要依赖机体的免疫反应。同时,病毒变异和耐药很难避免。还有一个问题值得关注,应用抗病毒药物必须要掌握好适应症,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中要考虑病人的免疫状态,如果是处于免疫清除期的患者,效果可能会更好,另外对活动性肝硬化、肝硬化失代偿期病毒处于复制状态,以及脏器移植病人,或其他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病人,就比较适合应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而妊娠期和儿童则要严格控制适应症,密切观察应用,选药要慎重。
在应用抗病毒药物时,可以根据短期内应用疗效,对药物应用的长期疗效可以作出预判,如果短期疗效较差应该尽早停用或换用。徐春军提醒,确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
针对应用抗病毒药物必须要注意适应症、长期服药、特殊病人应用、判定应用疗效以及耐药问题等等,徐春军和他的课题组开展了益气凉血解毒类中药对乙肝病毒变异的干预作用研究,初步证明中药能明显改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指标,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
《防治乙肝中西互补为王道》由肝健康整理提供,转载请注明!原创另行标注!请尊重版权!/xygb/267.html
版权声明: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所标来源非第一原创,请私信小编,我们会及时审核并做删除处理。